
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
深圳市彩虹花公益小书房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报告执笔:雷叔格、韩岩、倪士光
01
项目参与调研学校
深圳市龙华区三联永恒学校、龙丰学校、牛栏前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诚信实验学校;
深圳市龙岗区龙盛学校、名星学校、南园学校、坪东学校、文龙学校;
深圳市福田区景莲小学;
深圳市水田小学;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南山区福华学校;
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中心小学;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中英文学校。
02
项目支持单位
深圳市阅读联合会
深圳市南山区妇女联合会
深圳市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
深圳市光明新区图书馆
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
深圳市幸福慈善基金会
特别感谢深圳社科院徐宇珊博士对本次调研的技术指导!
前言
本次调查在深圳市范围内共获取了16524份家庭亲子阅读数据,其中深圳户籍儿童、港澳台、外国国籍儿童家庭数据2987份,报告正文统一将这类家庭称为户籍儿童家庭;其他省市户籍儿童家庭数据13537份,报告正文统一将这类家庭称为流动儿童家庭。因此本报告的数据分析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全体被调查家庭的数据分析,即全部16524份数据;一方面是针对流动儿童家庭的数据分析,即13537份数据;第三方面是针对户籍儿童家庭的数据分析,即2987份数据。
另外本报告还获取了深圳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阅读服务情况调研数据171份,用于报告中第五项内容(社区阅读环境)的部分数据分析。
本报告数据分析部分,主要包含八个板块的内容,分别是报告主要发现、调查样本情况、被调查家长及儿童情况、被调查家庭亲子阅读状况、儿童阅读环境、阅读资源需求、家长心声、报告主要建议。为使读者在报告开篇就可以读到本次报告的主要数据发现,便于在后面各个板块的具体分析中找到最感兴趣的内容,“报告主要发现”这一板块安排在第一部分。
另外本报告的两个附件:
附件1:深圳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阅读服务情况调研报告;
附件2:深圳市流动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状况调研个案集。
未被纳入精简版。
本报告旨在向读者呈现深圳市流动儿童家庭的亲子阅读状态,以及他们的阅读需求,希望城市流动儿童家庭的阅读需求能够引起社会资源的重视与关注,根据报告主要发现,在报告的最后,我们对社会、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提出了相关的倡议与建议,以供参考。
报告内容及数据分析方式,如有纰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报告主要发现
(一)图书资源需求是深圳市流动儿童家庭的最大阅读需求
被调查流动家长在社会阅读资源上最大的需求为图书借阅,占61.8%,而对学校阅读资源的最大需求也是图书,占45%。作为本次调研项目的执行单位-深圳市彩虹花公益小书房,对此结果感觉非常吃惊。深圳的亲子阅读推广大约从2000年开始,可以说目前是国内推广氛围最好、社会组织最活跃、政府最支持的一个城市,而对于生活在深圳这个城市的流动儿童家庭,他们的阅读需求仍然停留在书籍上,而且占比很大,这样的结果需要我们反思。
(二)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存在阅读差异
01
儿童阅读量
在低年级儿童中(三年级及以下,)流动儿童每年阅读20本以下的占比为64.2%,户籍儿童每年阅读20本以下的占比为40.2%,两个占比相差24%,高年级儿童中(四到六年级)本数据的占比相差14.7%。
02
家庭拥有童书数量
家庭拥有童书数量,深圳流动儿童家庭的童书拥有量远远少于户籍儿童家庭,以家庭拥有童书50册以上为例,流动儿童家庭的占比与户籍儿童家庭的占比相比,低35.2%。
03
亲子阅读陪伴时间
流动儿童家庭中的亲子阅读时间与户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时间对比,户籍儿童的家长在亲子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比流动儿童家长花费的时间稍长,但两个群体之间的数据相差不是很大,这可能说明深圳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较好。
(三)流动儿童家庭其他需要关注的方面
01
家长学历
深圳市流动儿童家长的学历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为80%。
02
家庭收入
深圳市流动儿童家庭的收入情况偏低,其中61.2%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
03
家庭是否有书架
深圳市流动儿童家庭中没有任何形式的书柜或书架的家庭占比近一半,44.2%。
04
家庭周边公共图书资源
被调查流动儿童家庭周边有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不到四成,仅37.6%,但有近四成的家庭表示周边有商业书店。
(四)儿童阅读相关因素
01
家庭拥有书架情况
没有书架的家庭中,儿童不喜欢看书的比例高达70.1%,家庭拥有书架与否对儿童阅读量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02
家长阅读习惯
家长阅读量对儿童阅读的促进作用明显,如家长年阅读5本以上的书籍时,儿童更倾向于阅读更多书籍,如家长年阅读15本以上的书籍时,近一半的儿童阅读量可达100本以上。
03
家庭拥有童书量
家庭拥有童书量与儿童的阅读量有很大关系,拥有童书越多的家庭,儿童阅读量越大。另一方面,拥有50本以上特别是100本以上童书的家庭数量远超过孩子阅读量在50本以上或者100本以上的家庭数,而家庭儿童书籍低于10本的家庭数也远低于儿童阅读量在10本以下的家庭数,这说明家长给孩子买了书,有一些孩子并没有阅读。
04
家长参与阅读推广
彩虹花义工家庭的儿童阅读量远远高于本次调研儿童的平均阅读量,年阅读50册以上的家庭占比为53%,家长在做阅读推广时,即是对儿童的榜样作用,又同时向孩子说明了其对阅读这件事情的认可与支持,另外志愿者对阅读所持有的理念、以及引导阅读兴趣的能力与普通家长相比具有很大优势,这都是影响儿童阅读的非常重要因素。
05
儿童学龄
随着儿童受教育程度增加(学龄增加),其阅读量也会增加。另一方面,根据本报告数据,我们看到被调查儿童在低年级阶段,三年级以下时,年阅读量低于20本的比例近六成,这个阶段的儿童大多自主阅读能力较差,需要家长陪伴阅读,阅读量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家庭的亲子阅读状况一般,或较差。
(五) 阅读需求与社会资源利用情况不匹配
流动儿童家庭在阅读上的最大需求是书籍,而流动儿童家庭中没有图书借阅证的比例高达78.1%,经常使用借阅证的家庭比例仅为6.4%,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与其需求情况不匹配。
(六)亲子陪伴方式以陪伴写作业及户外运动居多
01
家长辅导作业
全部被调查家庭中平日的亲子陪伴方式最大占比是“陪孩子写作业”,一起阅读的占比仅三成。
02
户外运动及游玩
全部被调查家庭中周末或节假日的亲子陪伴方式以一起户外运动、游玩为主,占66.4%。
03
其他
另外有四分之一的家庭选择了宅在家里,亲子参与社会上组织的活动占比为12%,经常参与读书活动的占比不到3%,这说明在参与社会活动上,家长们有更多其他类型的选择。
(七)被调查家庭对社会上组织的读书活动参与度非常低
被调查家庭中96.7%很少或从来没参加过社会上组织的读书活动。社会家庭参与度低的原因未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但不管什么原因,这说明了社会组织的阅读活动对于家庭亲子阅读或者儿童阅读的促进效果或者影响力相对有限,发展潜力较大。
调研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深圳市范围内共获取了16524份家庭亲子阅读数据,其中流动儿童家庭数据13537份;户籍儿童家庭数据2987份;被调查家庭主要来自深圳龙华、龙岗、宝安等行政区,深圳共10个行政区,其中盐田、坪山两区数据很少,大鹏新区数据较少。全部被调查家庭,儿童就读民办学校的占比为71.3%,占大部分。

图1:调研家庭区域分布图

图2:儿童就读学校性质分布图

图3:被调查家庭儿童户籍分布情况
被调查家长及儿童情况
(一)家长基本情况
1.流动儿童家长学历整体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为80.3%。

图4: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家长学历分布对比图
2.流动儿童家庭大多数经济不宽裕,61.2%的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下。

图5:被调查流动儿童家庭年收入分布图
3.家长学历越高,家庭收入越高。

图6:不同学历家长的家庭收入比例分布图
4. 流动儿童家长近四成不看书籍,年阅读量2-10本的家长占一半,整体阅读量偏少。

图7:流动儿童家长和户籍儿童家长年阅读量分布对比图
流动儿童家长年阅读5本以上的占比为37.7%。户籍儿童家长年阅读量5本以上的占比为58.8%,户籍家庭家长的阅读量比流动家庭家长的阅读量明显偏高。
5.家长学历越高,阅读量越高。

图8:被调查家长年阅读量与其学历的比率交叉分布图
6. 家庭收入越高,家长越倾向于高阅读量。

图9:被调查家长年阅读量与其家庭年收入的比率交叉分布图
(二)儿童基本情况
1.被调查儿童年阅读量情况一般,三成左右不足10本,超过一半儿童年阅读量不足20本。

图10:被调查儿童年阅读量分布图
2. 高年级儿童阅读书籍更多。

图11:高低年级儿童阅读量交叉分布图

图12:低年级和高年级儿童年阅读量分布对比图
两个阶段的儿童年阅读量都主要集中在20-50本,及10-20本之间。其中低年级儿童年阅读量在20本以下的占比为59.7%,高年级的数据为50.9%。低年级的儿童大多没有自主阅读能力,阅读需要家长陪伴,而被调查低年级儿童中近六成的年阅读量低于20本,这最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被调查低年级儿童家庭的亲子阅读情况一般。
为了验证这种推论,我们对彩虹花义工家庭中低年级儿童的阅读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样本151份),彩虹花义工家庭中低年级儿童的年阅读量中,年阅读量50本以上的占比为89.1%,绝大部分义工家在孩子低年级时的亲子阅读状态都非常好。

图13:彩虹花义工家庭低年级儿童年阅读量分布图
3.流动儿童的阅读量明显低于户籍儿童,流动家庭的儿童阅读状况需要关注。

表1:被调查孩子不同户籍不同年级与课外阅读量交叉分析表
以低年级儿童为例,流动儿童年阅读量在20本以上的占比为35.8,户籍儿童年阅读量在20本以上的占比为59.7%,占比相差23.9%,在低年级儿童中,户籍儿童的阅读量明显高于流动儿童。高年级儿童中,此项占比相差14.8%,有所下降。
4.家长阅读量对儿童阅读的促进作用明显。
当家长年阅读量在5本以上时,儿童就更倾向于阅读更多书籍,而当家长年阅读量在15本以上时,其中近一半的家庭儿童年阅读量在100本以上。

表2:家长年阅读量与儿童年阅读量交叉表
图14:家长年阅读量与儿童年阅读量交叉分析图
5. 彩虹花义工家庭儿童阅读量远远高于被调查家庭儿童阅读量。

图15:彩虹花义工家庭儿童年阅读量分布图
彩虹花义工家庭的儿童年阅读量(共217份数据),每年阅读50本以上的比例为53%,即有一半家庭的孩子每周均可阅读一本书,阅读量远远高于本次调研儿童的年阅读量,家长从事阅读类公益服务,对儿童阅读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6.所有被调查儿童,阅读书籍的类型中图画类书籍占主体。
被调查的大多数小读者阅读童话或者图画类(绘本、漫画类)书籍,对于文字阅读要求稍高的儿童小说、科普读物、国学等等,人数相对较少,即被调查儿童阅读图画类书籍较多。本次调查针对0-12岁儿童,即小学阶段及之前,低年龄段的儿童(三年级及以下)占比为71.7%,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阅读书籍类型与儿童年龄特点相符。

图16:儿童阅读图书类型比例分布图
被调查家庭亲子阅读状况
(一) 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态度
被调查家长绝大部分认为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但对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则比阅读重要认识度要低。

图17:家长对阅读以及亲子阅读重要性认识态度的情况图
(二)被调查家庭亲子陪伴方式及阅读状态
1. 所有被调查家庭中有亲子阅读的仅三成,“督促孩子写作业”很“横行”,占61.1%。

图18:被调查家庭平日亲子活动类型比例统计图
2.外出游玩成为周末家庭主要活动类型,占比66.4%。

图19:周末家长亲子活动类型比例统计图
3. 96.7%的家庭对于社会上组织的阅读活动没有参与或者参与度低,参与度低的原因尚需进一步验证。

图20:被调查家庭家长带孩子参加社会组织的读书活动
情况分布图

图21:彩虹花义工家庭参与社会组织的读书活动情况分布图
不论是处在深圳原关外地区的民办学校,还是深圳市中心位置的公立学校,其家庭参与社会组织的读书活动的频率,“经常参与”的比例都非常低(普遍低于3%),经常参加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义工群体里。不论什么原因,社会组织的阅读活动对于家庭亲子阅读或者儿童阅读的促进效果或者影响力相对有限,发展潜力较大。
4. 四成左右家庭亲子阅读时间很短甚至无暇顾及,对于短时间内的亲子阅读指导策略需求很大。
对家长每天陪伴孩子亲子阅读时间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超过40%的家庭亲子阅读时间很短(10分钟以内)、甚至没有。短时间内如何更有效地陪伴孩子阅读非常重要。

图22:家长每天陪伴孩子阅读时间分布图

图23:流动儿童家庭与户籍儿童家庭阅读陪伴时间分布统计图
每天亲子阅读时间在20-30分钟的家长占比,流动儿童家庭为44.7%,户籍、港澳体及国外国籍儿童家长的占比为54.4%。这说明不论户籍状态,约有一半的家庭亲子阅读进行的较好。但仍有一半的家庭需要提高。而对比本报告图18的数据,我们看到被调查家庭中平日的亲子阅读陪伴方式仅有29%,不到三成。而上两图数据显示,有约一半的家庭每日的亲子阅读时间有20-30分钟左右,两个数据之间存在不一致性,需进一步调查产生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阅读环境
(一)家庭阅读环境
1.所有被调查家庭,38.6%没有专门的书架,流动家庭中44.2%没有书架。拥有书架的家庭其儿童阅读量明显高于没有书架的家庭。

图24:被调查家庭书架拥有情况分布图

图25:流动家庭书架拥有情况分布图

图26:不同书架拥有情况家庭其孩子阅读量对比图
2. 超过40%的家庭拥有童书量低于20册,家长购书“多积尘”。

图27:被调查家庭儿童书籍拥有情况分布图
家庭拥有童书数量与儿童的阅读量基本相当,而拥有50本以上特别是100本以上童书的家庭数量远超过孩子阅读量在50本以上或者100本以上的家庭数,而家庭儿童书籍低于10本的家庭数远低于儿童阅读量在10本以下的家庭数,这说明这部分家庭中家长给孩子买的书远超过儿童的阅读量,家长购书“多积尘”。

图28:被调查家庭儿童书籍数量和孩子阅读量分布对比图
家庭拥有童书50册以上的占比,在流动儿童家庭中占比为24.2%,在深圳户籍、港澳台、外国儿童家庭中占比为59.4%,深圳流动儿童家庭的童书拥有量与户籍儿童家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图29: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家庭拥有童书量分布对比图
3. 超过70%家庭对每月购买50元儿童书籍没有压力,对低收入家庭需提供更多支持。

图30:购买图书经济压力分布图
当家庭收入在5万元以下时,其每月购买50元儿童书籍经济压力比较大,超过一半的家庭有压力;当收入为5-10万时,也有七成左右的家庭表示稍有压力;对于收入低的家庭,社会应该给与关注或支持。

图31: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的经济压力分布图
(二)公共阅读环境
1.公共图书资源缺乏,不到四成被调查流动家庭表示附近有图书馆,其他类型的公共阅读资源都很少,但有39.5%的家庭表示周边有商业书店。

图32:被调查流动儿童家庭附近的图书资源情况分布图
2. 近八成被调查流动家庭没有图书借阅证,仅6.4%的流动家庭经常使用图书借阅证,流动家庭对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
超过90%的流动家庭几乎不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公共图书馆资源对于流动家庭的作用非常小。深圳户籍儿童家庭的借阅证使用情况稍好,经常使用的家庭占比为20%,但没有借阅证或者很少使用的家庭占比超六成,这说明深圳户籍儿童的家庭对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

图33:流动儿童家庭和户籍儿童家庭借书证使用情况分布图
3. 超过八成流动家庭自己购买儿童书籍,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家庭不超过20%。

图34:流动儿童家庭阅读书籍来源分布图
(三)社区阅读环境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深圳居民服务的细胞单元,社区服务对于居民来说非常重要。本次调查,我们在深圳全市范围内获取了17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儿童阅读服务情况的调查数据,以便了解社区的阅读环境,社区获取的样本如下图所示。

图35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样本量行政区域分布

图36:样本的社区类型分布
1. 被调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阅读活动类型以亲子读书会为主,占比为52%,另外儿童图书室服务占比为35.1%,儿童书籍外借服务占比为30.4%。

图37:深圳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阅读活动类型
2. 被调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阅读活动频次,以每年组织1-2场为主,占43%。

图38:深圳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阅读活动频次
3. 社区社工对开展的儿童阅读类服务自评不高,品质评价平均得分为2.4分。

图39:社区开展儿童阅读项目品质评价分布
4. 对于社工来说,在社区内开展儿童阅读类服务,最大的挑战是没有专业的人员。

图40:社区内开展儿童阅读类服务最大挑战总体情况
5.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希望引进的儿童阅读服务类型主要是亲子读书会,占比26%,培养社区义工和建立图书室的需求占比分别为21%和14%。

图41:社区社工希望可引入儿童阅读类服务项目类型分布
阅读资源需求
(一)被调查流动家庭超过60%对于社会图书资源有需求,图书馆实际使用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61.8%的家长表达了对图书借阅的需求,并且相比于其他需求是绝对重要的需求。在被调查流动家庭对于公共图书馆需求和其实际使用的巨大缺口之间,相关社会组织应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在流动家庭中的使用。

图42:流动儿童家长希望获得的儿童阅读社会服务类别分布图
(二)对学校阅读资源的最大需求仍是有图书馆等书籍资源,其次希望学校有读书分享或阅读课程等活动促进儿童阅读。

图43:流动儿童家长希望获得的儿童阅读学校服务类别分布图
家长心声:最深情的守卫(GUARD)
(一)Guidance for parents:家长希望在亲子阅读参与方法上得到指导、教育,需要有更多专业人士大力推广。
01
典型留言
“非常重要,不仅仅关乎家庭的健康,和谐发展,乃至社会,国家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长远更加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国际地位,希望每个家庭和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阅读”。
(二)Union:家长、学校与社会三方联合推进儿童阅读,家长参与,学校引导,社会支持,重点是学校的引领。
01
典型留言
“现在的家长主要是经济压力太大,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望学校能给孩子按排阅读课,让孩子们能对阅读产生兴趣。”
“因工作忙!没时间教孩子!希望学校开阅读课!能有引导见意性读书!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也喜欢阅读,但完成作业后没有时间来阅读了,这个问题也是伤脑筋的。所以做不到每天阅读,希望能每天阅读半个小时。”
(三)Accessibility:阅读推广要多照顾偏僻和乡村地区;整个社会的阅读资源要更便捷地向公众开放。
01
典型留言
“希望更多的阅读机构走进真正的乡村,比如龙岗很多偏的社区,很多家长和孩子连故事书都不知道是什么。”
“我觉得深圳市少儿图书馆太少,资源分布也不均衡,特别像我们大鹏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象样的图书馆,希望政府加大对原特区外基础设施的建设。”
“希望有关部门对外来子女给予更多的阅读便利条件!”
(四)Recommended books: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系统且又多元的儿童书单推荐。
01
典型留言
“有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读书清单,并有简要的介绍和解释。”
“主要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籍是正确的,随便乱看呢,还是有针对性的为他买书,看书?”
(五)Distinguish of age:需要社会推广分年龄段、分特点的阅读指导。
01
典型留言
“希望儿童阅读能更细化,分年龄段,分不同类型做一些更深入的主题和延伸活动。儿童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带领,如何引导父母也需要加强,很多父母自己在家庭中的引导和陪伴还不够。”
“希望针对孩子的年龄与成长,能有一定的阅读指导。家长一般就只会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但可能孩子不喜欢的。或者孩子选择他喜欢的书家长又觉得不太适合的,两难了!甚至有时候家长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在成长中选取年龄相符的书来阅读。”
“整体社会的儿童阅读指导太过‘儿童’,希望对大龄儿童有更加科学、深度的指导。”
主要建议
(一) 政府资源更大程度的向流动家庭倾斜。
1.有子女家庭图书证送到家活动,建议与学校合作开展。
2. 在深圳市缺乏公共图书资源的偏远地区增设自助式借阅设备,或移动式借阅柜。
3. 建立深圳市公立图书馆地图,实时定位最近图书馆,方便市民查阅。
4. 城中村、工业聚集地等流动家庭居住较多的社区或街道,增设街道或社区儿童图书室。
(二) 打造以学校为纽带的儿童阅读推广生态圈。
1.打通各基础学校与公立图书馆资源,让学校图书馆“真正活起来”。
2. 学校图书馆向附近居民开放。
3. 吸引公益和社会资源,在学校发起家庭亲子阅读倡导活动,家长孩子齐读书。
(三) 社区阅读环境的打造与推广
1. 100元拥有一座绘本馆,政府/公益资源支持基础建设,社区居民共建支持持续发展。
(四) 公益和社会团体的高效路径
1. 联合政府、学校、教育系统等,进行联合阅读,让推广更有效。
2. 家庭阅读环境改善:“199元”或“99元”家庭书城建设,对低收入家庭给予支持
3. 家长领读计划,引领家长共读,为儿童树立阅读榜样。
4. 梦想书包,将优质的儿童阅读资源送到流动家庭手中
5. 探索高效培养推广志愿者的模式,培养更多志愿者。
6. 发动社会专家,为流动家庭进行亲子阅读策略、书目推荐等指导,并通过有效途径,让家长可以获悉信息。
撰稿 | 雷叔格、韩岩、倪士光
编辑 | 吴清薇
实习编辑:何丹梅